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在随园主人袁枚的故居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师们的讲授也醍醐灌顶,让人受益匪浅。我将自己的收获略陈述一二。以前认为夸美纽斯、杜威、布鲁纳等人只是以虚无缥缈的形式存在于课本中,老师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将他们还原到工作生活中,通俗易懂。举一反三,我们给学生讲学科知识,也可以寓教于乐,教育即生活。教师的教学艺术学无止境,其实,我们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想收获,首先我们要播种和耕耘。现代管理学之父说:"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学习永远在路上。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样一堂课。7月17日,研修第三天,古都南京依然热情似火。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谭顶良教授开讲,此堂课的内容是《新生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应对》。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荀况等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有至今还值得重视的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个性特征”等。
在欧洲,希腊的哲学家主张通过教育追求心灵的坦率和正直,发展人的理性。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十分强调理理性主义。之后, 亚里士多德深信理性能指导人的行为, 理性观念能使人有较高的善行。著名神学家北非希波城主教圣奥古斯丁提出人有几种心理能力,每一种心理能力都能独立发展……古今中外这些观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谭教授又从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代施教等角度条理清晰地为大家剖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90、00一代学生是竞争社会的千斤顶、信息时代的迷途羊、物质富有的乏乐者等等,面对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谭教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为我们青年教师指明了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方向。这也与学校的建设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学校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心里放松室,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从硬件设施和教师心理辅导两方面,双管齐下,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绽放。
用"心"浇灌,陪伴花开,帮助学生种下一颗健康的种子,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要长抓不懈,更要常抓不懈。
四天的学习是短暂的,但学习的后置效应是无限的,不能让四天的学习在今天画上句号,更多的是回去后,怎样将学到的东西有选择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而做到这些,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