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我读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令我感触颇深。
《亲爱的安德烈》是由着名作家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合着的一本书,书中摘录了一位母亲与她的儿子通过信件来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的分开了,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往往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双方多次出现分歧,龙应台感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希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
就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的例子。我的一个好朋友——婷婷,平时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优异,是他们班的班长,是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女生,在他们班,她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有特别多的好朋友,活泼又开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沉默不语,每天回到家就埋头写作业,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不喜欢和家人交流,把心灵的窗子也关得紧紧地,似乎不想让一丝阳光照射进来。在家中不喜欢和父母倾谈,她总是说与父 ……此处隐藏4353个字……未来,但是这一切的一切比起安德烈自由和惬意相差甚远啊!也许我们不能像安德烈那样过西方人的生活,有他那样的
经历,也许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我却想说人生苦短,何不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过上最好的生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去把握,人生就是要自己去过,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也始终有这么一个问题围绕着我,“为什么年龄相差三十岁,又隔着两个不同文化的安德烈和他的母亲能如朋友一般在信中畅谈?”但是渐渐地我明白,信中安德烈是那个即成熟又带着几分幽默的年轻人,而作者龙应台这是那个一直对安德烈尊重和鼓舞,这使他们之间的交谈如同朋友,他们的谈话有时互相鼓励,有时互相帮助,有时也难免会有一点小争论,但正是这样,才让他们之间的默契感加深,也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深了,这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们浓浓的爱和情感。
也多么希望我的父母们也能看看这本书,希望他们也能读懂这本书中的道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西方教育和西方生活。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了三十年。
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了个东西文化。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
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
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
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相关范文: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