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不耻下问》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08 14:23:14
《不耻下问》读书笔记[本文共9123字]

小议“不耻下问”

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孔子这种精神呢?

②要做到不耻下问,首先应虚心求问 。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学的人不一定精通历史,精通数学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见。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年轻,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经验;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轻人的敏感。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的东西,也只有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③要做到不耻下问,就要勤于求问 。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古至今人们无不佩服他的聪明才 ……此处隐藏8679个字……费。富人的儿子如他们的父亲那样富有和拥有权势,穷人的儿子则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贫穷而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在祖先的荫庇之下,在密切的父子关系和大家庭理想相互结合的同一个文化背景中,穷人和富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并且,这些地位个性结构的差异在一个家族发达后的一二代年轻人中间往往变得更加突出。这种个性结构的差异,在许烺光看来,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一个家族为何在两三代人的时间内便经历一个兴衰周期。一方面,贫穷的孩子可能通过勤劳而逐渐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富人的孩子则逐渐挥霍了整个家产。

四、小结

在《祖荫下》一书中,许烺光提出的重要观点包括了“父子同一”关系,可以说这是他后来对家庭研究所著称的“父子轴”的观点雏形。台湾人类学者李亦园对许烺光先生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祖荫下》,许烺光有选择地运用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而不是不加选择地进行材料的堆积。他以生动的民族志描述和系统的人类学分析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取向,以及提出了中国人的基本个性和地位个性结构的观点。书中关于喜洲的生计生活、婚丧习俗、育儿方式和祭祖等描述,提供了当地人在祖荫下生活的图景。

作者虽然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他采用的是大众化的名称,舍弃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所以,让人读来能够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作者把文化放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层面,使我们在研究方法领域开阔了视野,不再局限于人类学所提倡的研究方法里。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读书笔记要求七下

读书笔记(四年级下)

《新课程百问—语文》读书笔记

治庸问责的读书笔记(一)

《爱,问张博士》读书笔记

《《不耻下问》读书笔记[本文共91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