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桃源做法”
桃源县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685户12225人,其中:2016年完成2462人,2017年完成3938人,2018年完成5825人。集中安置点2016年14个,安置262户857人;2018年32个,安置1831户5825人,总体量居全市第一(约占全市总任务的65%)。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搬迁成效较好,特别是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上做实搬迁“大文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就学就医
一是促就业。为拓展增收途径,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我县多措并举将扶贫车间办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挑选引进了鑫诚鞋厂、美音电子、杰远电子、君和野茶等12家工作环境优、企业信誉好、容纳人员多、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的民营企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开发了电子元件加工、制鞋、茶叶加工等岗位种类11种,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最终通过本地就业、公益性岗位、能人带动创业等方式,实现岗位收集和岗位开发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和扶持性岗位兜底就业一批、扶持能人带动创业就业一批,达到搬迁户“一户一人就业”目标。二是保就学。积极做好学校转接工作,进一步落实安置点贫困学生的教育助学政策,根据迁入群众适龄子女入园入学规模,合理调整优化安置点周边教育规划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加强迁入教育资源保障,满足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需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上学还要翻山越岭的历史。三是稳就医。严格落实“三提 ……此处隐藏541个字……则显得更为关键。一是在后续保障上用好“加法”,增进群众福祉。在全面完成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购物有保障、菜园地有保障、就医就学有保障;同时,县财政从2020年开始每年安排奖补资金200万元,通过以奖代投的形式用于全县46个集中安置点的公共服务管理,实现小区管理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资金,确保后续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在群众意见反馈上用好“减法”,化解矛盾冲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思想,充分发挥管委会的作用,对搬迁群众反映的问题重点关注,登记在册,能立即解决的迅速解决,需要时间解决的向搬迁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到位,着力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如在解决搬迁群众反映住房瑕疵问题方面,由小区管委会统一上报至县扶贫开发公司后,由施工方统一整改。三是在帮扶措施上用好“乘法”,助力稳定脱贫。结合“一点一方案”和“一户一策”,不断开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模式,成立以县联席办主任为组长,各行业部门为成员的后续帮扶工作小组,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优势,各方联动、分类施策,形成有效合力。目前,桃源县田园丰水稻合作社等合作社纷纷向搬迁户发力,君和茶业等企业与搬迁户无缝对接,13个扶贫车间陆续在沙坪等地招工,搬迁户在家门口即可就业。通过促就业、兴产业、强保障,我县后续帮扶措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在自查及交办问题上用好“除法”,实现问题清零。采取帮联干部入户调查、民调中心电话问询、乡村干部走访摸排等方式,全面、彻底掌握所有易地搬迁户的入住、拆旧、复垦、后续帮扶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对自查及上级专项巡视、联点包片督查、常态化巡查发现的问题,一律登记造册、台账管理、销号调度。据统计,共向乡镇分批交办问题十余次,目前940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