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根据学校安排,听了蒋老师的《致橡树》一课,作为名师示范课,蒋老师的语文课果然还是延续了她的一贯风格,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觉。课堂根据幼师班的特点,设计成诵读指导课,通过聆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多次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意象、析象征、悟情感,同时融入“走进朦胧诗”微课、征询诵读活动小样等多举措创新。事实上,每次听蒋老师的课,总能深深地感觉到她创新精神,我想,这种创新,反映的是蒋老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她课前默默耕耘的极好体现,也是发挥她信息化教学特长的设计。
那么,蒋老师的课堂设计能否复制到我们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来呢?我想,这需要我们静心思考。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都需要这么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近几年兴起的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方兴未艾,活动持续受到追捧,可是大家静下心来想想,这样的课有多少是真正能够在一线课堂进行操作的?为了比赛的录课,停下正常的课堂,几十名从各个班级选出的佼佼者围坐一堂,颜值高、声音亮、回答精准,这样的作秀式的示范课,给同学们老师们带来的收获会是什么呢?而一夜之间,好像不用信息化的课就不是好课了。学校的随堂听课比赛,直接把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衡量标准之一,没有运用信息化的基本与优质课无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何种教学手段才是最优从无定论。结合学生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课定能让学生获益。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的讲座,没有虚头巴脑却直指人心。面对浮躁的社会,教师更应坚守内心的纯净,“不畏浮云遮望眼”,教师要做的,除了要拨开学生心头的乌云,更要能够坚守本心,让自己的课堂晴空一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广大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平台,课堂才能生机勃勃。